現在,無人貨架已經蓋過無人便利店的風頭,成功坐上了新零售風口制造者的頭把交椅。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到7月期間,無人貨架領域已披露的融資項目有25個,累計金額超28億元人民幣。而隨著新零售概念的進一步發酵以及眾多未開墾市場的誘惑,更多的創業者將涌入無人貨架領域,無人貨架也將迎來比肩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的融資速度和額度,成為新零售風口下的一匹黑馬。更近更快更輕——無人貨架爆紅的黃金法則在新零售概念大火的初期,無人便利店因為酷炫的刷臉和支付技術抓取了大眾眼球,但隨后繽果盒子深陷停運風波以及EATBOX出現結算故障等事件,又將無人便利店推向大片質疑聲中,而這些質疑,無一例外地都指向了無人便利店的高價產品和運營成本等。
與無人便利店相比,無人貨架在運營和資產上都更輕,在鋪貨場地上,無人貨架們已經深入到阿里巴巴、百度、中國移動等巨頭公司,而其深受公司和用戶歡迎的原因離不開三大自身優勢。其一,無人貨架擁有距離上的優勢,比外部便利店更接近消費者。一般來說,無人貨架的鋪貨場地是30人以上的公司,這與之前的共享充電寶十分相似,都是通過占領最接近消費者的場景來提示消費者進行消費。
但共享充電寶接近偽需求,飽受質疑,而無人貨架上的快消品則是一種高頻消費需求。離消費者更近意味著兩點。首先,消費者伸手就能夠獲得產品,比如飲料和零食等,滿足即時需求,試想一下,在休息時間里隨時能選上自己喜歡的零食開吃,無疑是一種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其次,近距離的擺放能夠產生一種消費暗示的效果,尤其在辦公區域,這種消費暗示在嚴肅場景的反襯下更加突出。再者,一種對新事物的嘗試沖動也會引領辦公室白領們走向無人貨架。其二,無人貨架自助性極強,相對節約運營和維護成本,回本速度快。以最近獲得大額融資的猩便利和果小美等為例,他們都是采用自助選取和自助付款的模式。
比起傳統的便利店來說,這種購物過程充分給予消費者自由,時間和空間限制難題由此迎刃而解,這對運營商來說,無疑節省了一部分時間成本。另外,一個補貨員同時管理多個貨架已是常態,而補貨員所做的事情也比較簡單,只需要根據系統數據分析攜帶今天所需的貨即可。比如哈米已經在北京入駐了1000個左右企業,密度是5、6公里之內有150家,需要3 個人服務。從人力成本和貨架數量來看,排除交叉運營因素后,平均一個人就能夠維護50個左右的無人貨架,這樣的運營模式和運營成本,是傳統便利店不可能達到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利用商品價和回本速度來實現佐證。據友盒介紹,其平均商品價格比711等同類型便利店低15%。
很顯然,這些價格讓位完全是根據運營成本的降低所制定的。而在回本速度方面,果小美創始人曾介紹道,一個果小美貨架的回本時間一般在兩個月左右。而回本速度快則主要得益于高流量和低成本。其三,無人貨架容量靈活可變,更新商品快捷精準,利于商品推廣。對比大型商超動則上萬的sku來看,無人貨架的sku雖然一般在一百以內,但其能夠根據場地大小和消費需求在一定數量范圍內隨時增加或減少自己的sku數量,比如哈米、友盒等組合型貨柜。因為無人貨架是以公司為場景,相當于是在封閉空間內,而這一空間內的消費者數量相對固定,活動空間有限,所以無人貨架的任何商品變化都能夠引起場景內所有消費者的注意,從而將商品曝光率最大化,也是基于這樣的天然優勢,無人貨架在推廣指定商品時能夠最快速地完成消費者教育。而這些,是琳瑯滿目的大型商超做不到的。